图片
这样的奇闻,自然引起了朝廷的注意。早在北齐和隋朝,张家就因和睦而受到官府的表彰。到了唐高宗时期,这位皇帝在去泰山封禅的路上,特意绕道拜访了已经八十八岁高龄的张公艺。高宗皇帝想亲眼看看,这个拥有九百多口人的大家庭,是如何做到如此和睦的。他好奇地问张公艺治家的秘诀。张公艺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让人拿来纸笔,默默地写下了一百多个“忍”字献给皇帝。他解释说,家人之间之所以会不和睦,往往是因为一些小事。比如长辈在衣食分配上稍有不均,晚辈在礼数上有所不周,彼此心里有了计较,矛盾就产生了。“父子不忍失慈孝,兄弟不忍失爱敬;朋友不忍失义气,夫妇不忍多争竞”,歌里这几句,说得就是这个道理。如果大家都能互相忍让、互相包容,家庭自然就能和睦。高宗皇帝听后深受感动,当即亲笔题写了“百忍义门”四个大字,并敕修门楼以示嘉奖。这个故事也因此流传千古,“百忍堂”成了后世张氏的著名堂号。图片
很多人一提到“忍”,就觉得是憋屈、是窝囊。其实,这是对“忍”字最大的误解。张公艺的《百忍歌》开篇就点明了核心:“忍是大人之气量,忍是君子之根本”。这里说的“忍”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宽容与涵养,是一种大格局、大智慧。这与《道德经》中的思想不谋而合。老子说: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”最好的品德就像水一样,滋养万物却从不与万物相争。水看似柔弱,可以绕过任何障碍,但又能汇聚成江河湖海,拥有滴水穿石的力量。这种“不争”的智慧,正是“忍”的一种体现。它不是消极地回避,而是以柔克刚,用一种更广阔的胸怀去化解矛盾。《百忍歌》中说,“能忍夏不热,能忍冬不冷;能忍贫亦乐,能忍寿亦永”。这并非说忍耐能改变气候或物质条件,而是强调心态的平和。当内心足够平静宽和,外界的炎热、寒冷、贫穷,便很难搅动你内心的安宁。正如《易经》的“损卦”中所言:“君子以惩忿窒欲。”君子要做的,就是抑制自己的愤怒,克制自己的欲望。这种自我控制,就是一种高级的“忍”,它能让人超越环境的束缚,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长久的安乐。所以说,忍让绝非愚蠢,而是真正的君子所为。图片
《百忍歌》不仅阐述了“忍”的好处,更用血淋淋的历史教训,警示我们“不忍”的巨大危害。“贵不忍则倾,富不忍则损;不忍小事变大事,不忍善事终成恨。”小小的不能忍耐,就可能让高贵的地位倾覆,让万贯的家财损耗。歌中列举了四个著名的例子,可谓字字千金,发人深省。“刘伶败了名,只为酒不忍”。刘伶是魏晋时期的“竹林七贤”之一,才华横溢,却嗜酒如命,行为放诞。他不能忍住对酒的贪欲,最终虽然留下了文人逸事,但也因行为不检而损害了自己的名声。“陈灵灭了国,只为色不忍”。陈灵公是春秋时期陈国的国君,他不能忍耐色欲的诱惑,与大臣的妻女私通,毫无国君的威仪,最终导致内乱,自己被杀,国家也险些灭亡。他的悲剧,正是因为在欲望面前丧失了最基本的克制力。“石崇破了家,只为财不忍”。石崇是魏晋有名的大富豪,他富可敌国,却为人骄奢,酷爱与人斗富。他不能忍住炫耀财富的冲动,生活极度奢靡,甚至为了不交出自己心爱的侍妾绿珠,而得罪了权臣孙秀,最终被诬陷谋反,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,万贯家财也化为乌有。石崇的悲剧,正是《围炉夜话》中所警示的:“人皆欲多积财,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。”“项羽送了命,只为气不忍”。西楚霸王项羽,力能扛鼎,英勇盖世。但他性格暴躁,刚愎自用,不能忍受一点气。鸿门宴上,因一时之气放走刘邦,埋下祸根。垓下被围,本有机会渡过乌江,东山再起,但他却觉得“无颜见江东父老”,不能忍受失败的羞辱,最终自刎而死。项羽的失败,很大程度上源于他那份不能忍耐的英雄傲气。如《史记》所载,范增早就看出了他的问题,哀叹道:“竖子不足与谋!”这份“气不忍”,让他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,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。这四个故事,照见了“不忍”的可怕后果。《论语》中孔子也曾告诫说:“小不忍则乱大谋。”无论是酒、色、财、气,本质上都是人内心的欲望和情绪。当一个人无法掌控它们,不能“忍”住一时的冲动,就必然会被其反噬,最终酿成大祸。图片
懂得了“忍”的重要性,那么在生活中,我们该如何去修炼这份功夫呢?《百忍歌》同样给出了具体的方法:“思前想后忍之方,装聋作哑忍之准。”“思前想后”是说,遇到事情不要立刻冲动反应。要先冷静下来,想想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,如果我这样做了,会有什么后果?就像《易经》教导我们的,要懂得趋吉避凶。凡事多想一步,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。这种冷静思考的过程,本身就是一种“忍”。“装聋作哑”则是一种更高明的处世智慧。它不是真的又聋又哑,而是在面对一些无谓的争执和闲言碎语时,选择不去理会,不去计较。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天道不争而善胜,不言而善应。”天道从不与谁争辩,却能自然地战胜一切;从不言语,却能对万物做出最好的回应。有时候,你的沉默和不回应,就是最有力的回应。对于那些骂你的人,歌中说“忍得人骂不回口,他的恶口自安靖”,你不理他,他骂得没意思了,自然就停了。这种修行,关键在于内心。范纯仁曾说,他一生所学,不过“忠恕”二字,终身受用。他还教导子弟说:“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,恕己之心恕人。”能够常用责备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,用宽恕自己的心态去宽恕别人,这正是“忍”的内涵。当你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,很多气就自然消了,很多事也就能忍了。所以,“忍”的修行,说到底,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对话,是对心性的磨炼。图片
忍耐的过程或许是痛苦的,甚至会遭人误解。“忍时人只笑痴呆,忍过人自知修省。”当你选择忍让时,可能会有人嘲笑你傻,笑你懦弱。但《百忍歌》告诉我们,“就是人笑也要忍,莫听人言便不忍。”因为真正的智慧,往往不被世俗所理解。世间的愚人嘲笑忍让,但天上的神明却看重能忍的人。这是一种信念,也是一种格局。忍耐,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,而是为了自己的内心安宁和长远福祉。“忍得淡泊可养神,忍得饥寒可立品;忍得勤苦有余积,忍得荒淫无疾病。”每一次忍耐,都是一次品格的锤炼和福报的积累。《道德经》中有“曲则全,枉则直”的说法,意思是说,懂得委曲反而能求得保全,懂得弯曲反而能更好地伸直。人生之路,并非都是一马平川,懂得在逆境中忍耐、在低谷中积蓄力量,才能等到云开雾散的那一天。最终,《百忍歌》给出了终极的告诫:“人生不怕百个忍,人生只怕一不忍;不忍百福皆雪消,一忍万祸皆灰烬。”这句话的分量极重,它将“忍”提升到了决定人生祸福的战略高度。无数次的忍耐所积累的福气,可能会因为一次的“不忍”而烟消云散;而关键时刻的一次忍耐,却能化解掉滔天的灾祸。这正是“忍”字的千钧之力,也是这篇千古奇文留给我们的,最宝贵的财富。《百忍歌》用最质朴的语言,反复吟唱“忍”字的真谛——忍,不是窝囊,是宽容;不是退缩,是智慧;不是无能,而是一种掌控自己情绪和命运的强大力量。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、人心容易浮躁的时代,我们或许更需要重温《百忍歌》的智慧。学会在家庭中忍让,收获和睦;在事业中忍耐,等待时机;在纷扰中忍静,保持清醒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顺阳网-线上股票配资公司-东莞配资平台-教你如何买入卖出股票的方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